《介绍丛书:拉康》
《介绍丛书:拉康》
2022-10-31
心理自动性
因而精神病的形式取决于主体如何处理缺乏原初客观内容的要素。这概念接近于结构分析,即主体被迫接受了超出自己有意识控制之外的形式要素。
被捕获在一个形象之中
拉康认为,生物体能以一种类似于想象的形式,被捕获在外部的形象之中。
孩子会认同于一个外在于其自身的形象,无论这个形象是真实的镜像还是另一个孩子的形象。这个看似完整的形象,使主体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新的掌控。如果“我”认同于一个外在于我自身的形象,那么“我”便可以做到以前我做不到的事情。
镜像关系构成了儿童迷恋形象的基础。
在拉康的早期讨论里,主体总是摇摆在两极之间:一极是起着异化作用的形象,另一极是支离破碎的实在的身体。
自我是基于主体自身之外的形象而构建起来的,自我同一性是在异化中获得的。
象征界
孩子一经诞生,就进入了由社会、文化和语言所构成的象征网络,而这些网络都先于孩子的诞生,因此在孩子诞生之前,语言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存在。
孩子的同一性将取决于如何接受父母(大他者)的话语。
象征界的运作会超出意识的控制,无意识的确在起作用。
对于那些理想元素的象征性认同,使主体摆脱了那些迷惑自己的想象里的形象,从而不再受这些形象摆布,从而进入象征界。
倚靠于象征的基础,主体与主体形象的关系是被语言所建构出来的。
理想自我-自我理想
理想自我是你所接受的形象,自我理想是一个象征的地方,它给你一个位置,在这个位置你可以审视自己。
当你在驾车飞驰的时候,是谁在注视着你呢?——是来自象征界的自我理想。
无意识与语言
自我是想象的。
无意识是像语言那样被结构的。
一个症状实际上可能就是一个困在身体里的词语。
他者
他者是一个位置,在这个世界位置,主体的言语才能被听到,主体的欲望才能被承认。
把言语与象征界联系起来,主体便可能在象征秩序中得到承认,从而获得某种同一性。
精神分析的第一步,并不是去揭示来访者言说的内容,而是从他们言说的位置,去揭示它们是在何处遭受了想象的异化。
分析师必须从来访者言说时所处的位置,去看待他言说的内容。
三元关系:菲勒斯的加入
三元关系:母亲、主体、菲勒斯。
母亲的欲望不全指向主体,总会有一部分指向主体之外的东西,即菲勒斯。
主体意识到自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欲望。
菲勒斯将会成为许诺给主体在将来能够拥有的对象,即一种契约的对象。
这种许诺意味着将来被归还的东西是原初就被拿走的东西,因而,采取一种性别位置就意味着主体得先经历某种原初丧失。
父性隐喻:阉割
父性隐喻的运作让主体(被迫)放弃在三元关系中追求菲勒斯的企图,即阉割。
重要的是,母亲如何向主体表示出:存在一个与他们都与之联系象征网络,并且这个网络超过了主体与母亲的想象关系。
转移
我越是逼近对象 a,我越是会觉得这个对象能给我某种支撑,让我的存在处于语言的领域之外。
享乐
在拉康看来,享乐是指一切能让主体感到难以忍受的东西。
在绝大多数时间里,享乐在个体感觉上都是无法忍受的痛苦。
享乐是实在界的,持续地给个体带来痛苦,并且始终返回到同一个地方。
个体体验到的无法忍受的痛苦,在无意识处却被体验成一种满足。
在成年人身上很少看到一个孩子式的兴奋,说明享乐是可以被系统性地从身上抹除的。
享乐还停留在症状之中。所谓症状,就是某种东西闯入了你的生活,带来了痛苦,它代表着一部分尚未流失的享乐又重新回来扰乱你的生活。
2023-12-19
“被捕获在一个形象中”
镜像关系构成了儿童迷恋的基础。
在拉康的早期讨论里,主体总是摇摆在两极之间:一极是起着异化作用的形象,另一极是支离破碎的实在的身体。
自我是基于主体自身之外的形象而构建起来的,是想象出来的。自我同一性是在异化中获得的。
象征界
孩子一经诞生,就进入了由社会、文化和语言所构成的象征网络,而这些网络都先于孩子的诞生,因此在孩子诞生之前,语言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存在。
孩子的同一性将取决于如何接受父母(大他者)的话语。
象征界的运作会超出意识的控制,此时,是无意识在起作用。
对于那些理想元素的象征性认同,使主体摆脱了想象里的形象,从而进入象征界。
自此,倚靠于象征的基础,主体与主体形象的关系是被语言所建构出来的。
无意识与语言
无意识是像语言那样被结构的。
一个症状实际上可能就是一个被困在身体里的词语。
他者
他者是一个位置,依靠这个位置,主体的言语才能被听到,主体的欲望才能被承认。
把言语与象征界联系起来,主体便可能在象征秩序中得到承认,从而获得某种同一性。
精神分析的第一步,并不是去揭示来访者言说的内容,而是从他们言说的位置,去揭示它们是在何处遭受了想象的异化。
分析师必须从来访者言说时所处的位置,去看待他言说的内容。
享乐
在拉康看来,享乐是指一切能让主体感到难以忍受的东西。
在绝大多数时间里,享乐在个体感觉上都是无法忍受的痛苦。
享乐是实在界的,持续地给个体带来痛苦,并且始终返回到同一个地方。
个体体验到的无法忍受的痛苦,在无意识处却被体验成一种满足。
在成年人身上很少看到一个孩子式的兴奋,说明享乐是可以被系统性地抹除的。
2024-09-24
心理自动性
把看似迥异的疯狂现象统归在一个共同的主旨下,即由“外界”强加给主体的某种东西,比如思想的共鸣或者是对某人的评价。
因而主体的形式取决于主体如何处理缺乏原初客观内容的要素。这概念接近于结构分析,即主体被迫接受了超出自己有意识控制之外的要素。
或者说主体的一部份可以由外在于主体的客体构成。
被捕获在一个形象之中
自我是基于主体自身之外的形象而构建起来的,自我同一性是在异化中获得的。
象征界
由于语言的作用,主体从想像性认同过渡到象征性认同,想象/感性形象转变为象征形象。
自此,主体被语言所控制。
无意识与语言
无意识是像语言那样被结构的。
三元关系:菲勒斯的加入
三元关系:母亲、主体、菲勒斯。
母亲的欲望不全指向主体,总会有一部分指向主体之外的东西,即菲勒斯。
主体意识到自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欲望。
父性隐喻:阉割
父性隐喻的运作让主体(被迫)放弃在三元关系中追求菲勒斯的企图,即阉割。
重要的是,母亲如何向主体表示出:存在一个与他们都与之联系象征网络,并且这个网络超过了主体与母亲的想象关系。
享乐
享乐是实在界的,持续地给个体带来痛苦,并且始终返回到同一个地方。
个体体验到的无法忍受的痛苦,在无意识处却被体验成一种满足。
在成年人身上很少看到一个孩子式的兴奋,说明享乐是可以被系统性地从身上抹除的。
欲望辩证法
需要-要求-欲望
主体之路
主体首先从客体而来,被一个形象所捕获,这个形象的结构开始是想像,然后是语言。之后主体经受俄狄浦斯结构的考验,最后形成其主体结构,落入欲望之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