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笔记:《日常生活里的精神分析》
症状参与在谈话之中。
来访者可能会在其言说中的某个瞬间突然感到痛苦。这种痛苦可能意味着有些东西还没有被言说出来。
症状就像是未被言说出来的词语,它们通过身体或心理的痛苦表达出来。
症状和行为其实可能都是困在主体中的词语。
整个神经症都可以由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而组织起来。
词语变成了症状的素材,变成了人类生活与困苦的质料。
现在意识到了创伤,但又怀疑创伤是否真实
On parle mais dit rien.
精神分析学家有症状,被分析者也有症状。拉康说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不懂如何利用他的症状来生活,而精神分析学家知道。
在分析学家工作时知道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:将有一个意象从主体那里浮现,但具体是什么意象并不为分析学家知道。
爱与恨——是此意象驱使患者不断地讲。也不断地使主体去探寻
分析学家的工作是让患者说下去,在此期间,分析学家听患者说。
要把词的固定打破,去结构、去中心,使能指与所指分开。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约定,分析要打破这些约定。找到一个新的个人的问题的约定。
在一般的人的理解中,科学的对象是真实的东西,而精神分析处理的东西是幻觉。拉康说:不,恰恰相反,整个科学是幻觉,而精神分析则是试图分析幻觉而达到真实。
中国汉末,国家解体,玄学随之而产生,佛教随之而传入。人们开始追问:什么是意义?什么是参考系?什么是现实?而不再把这些东西当成是自然而然的东西了。
拉康说精神分析是以主-客互动为基础的,而其中重要的是不断的重复——重复的说,是重复推动了相互作用的运动,并改进了此运动。精神分析就是建立在这一主体间性之上的。
拉康的博士论文与一般的精神病学博士论文不同,只有一个案例子,而一般情况下需要许多的案例。他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“偏执妄想狂的自我惩罚”。拉康与超现实主义画家如达利有许多私人的接触。达利认为精神病是一个方法,由此推到精神分析,并认为人类认识的过程是精神病的过程。
是患者不断的言说才维持了一个精神的现实性。
Imitation——模仿
Identification——认同
前者是在古希腊时期赏对于一个人的模仿,人们认为孩子也是模仿父母。而弗洛伊德天才地认识到孩子不是模仿而是认同父母。模仿只是针对外在的对象,认同的对象的图像已在心中,是在心中去认同,对象的变化也会影响认同——认同是二人互动。
孩子对某些情势更敏感,成人经常忽略这一点,孩子比成人更敏感于成人之间的关系。
因为成人与儿童年的差异是:成人必须承认约定俗成的检查机制,压抑了某些东西,孩子则有充分的自由去了解人类知识。
讲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理解的愿望
拉康批判弗洛伊德,说必须区别 libido 的两种运用,而弗洛伊德在其原理下混为一谈。
一是能量的概念,等价于现象的问题,如我要什么,我希望什么,我不希望什么等等。
二是实体的假设,实体(substance),如烟灰缸就是指烟灰缸这个东西。
实体的概念难以翻译,主要是指未区别声音与所指。声音就是所指,一个直接的代表的关系。所以弗洛伊德从此走向哲学.
而拉康要建立科学,不走实体的道路,而走现象这一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