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康式精神分析——拟态
自然界的拟态
拟态是动物行为学里的概念,某些动物具有一种习性,它会呈现出与其周围环境相似的特征,比如颜色。
然而研究发现会拟态和不会拟态对于个体生存能力没有显著相关性。
对此,罗杰·凯卢瓦认为,存在某种自然法则,使得生物体被捕获在其环境之中,让它们会呈现出与环境相似的颜色。凯卢瓦在《拟态与传奇性神经衰弱》一文中提出,拟态现象不仅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,更是生物在环境中被捕获和同化的过程。
精神分析的拟态
拉康从罗杰·凯卢瓦的理论中吸收了“捕获性”的概念,提出了精神分析领域里的拟态,这是从自然界到精神领域的跨越。
个体被环境所捕获
,从而实现自我重构。
想象的拟态
被捕获在一个形象中。
拉康认为,生物能以一种类似于想象的形式,被捕获在外部的形象之中。
拉康把拟态理论用于观察儿童,他认为孩子会通过镜像
来认同一个外在于自身的现象。这个认同是一个想象维度的认同。
在这一阶段,孩子会将镜中的影像视为一个整体的、完美的自我形象,但实际上,这只是一个虚幻的认同。
孩子在这种认同中,感觉到他可以做他本身做不到的事,通过镜像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。这种拟态和镜像认同,都被拉康归为想象性认同。
通过镜像阶段
,孩子开始建立自我
意识,即形成了对自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认识。然而,这种自我认同是基于一个外在的形象,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。爱欲与侵凌随之而来。
孩子会认同于一个外在于其自身的形象,无论这个形象是真实的镜像还是另一个孩子的形象。这个看似完整的形象,使主体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新的掌控。
如果“我”认同于一个外在于我自身的形象,那么“我”便可以做到以前我做不到的事情。
象征的拟态
从想象界过渡到象征界,拟态对主体仍在产生影响。
当登陆到象征界之后,主体从想象认同过渡到象征认同。主体与他者
互动,通过语言
、符号等能指构建起自我认同。
总结
主体通过拟态,被环境所异化
。以这样一种扭曲的方式建立起自身。进而,主体即是他者,主体是分裂
的主体。